仅只有未实名的,新媒易不收取任何费用,公益非盈利机构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0-163-302
请扫码咨询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分布式协作机制中,同样也需要协调工作,只是协调工作被分布式共识协议给代替了

2020-10-10

那怎么理解区块链呢?

本文将从分布式多方协作方面去理解这个问题。

什么是协作?

协作是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协作过程需要目标直接参与方的配合,需要协调方参与资源调度和任务见证。所以无论是中心化系统还是分布式系统,要实现一个业务目标,都是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工作。

例如:我们在某银行APP中实现一笔跨行转账,至少需要三方参与协作,才能实现资金的划转。分别是:资金划出银行、资金划入银行和交易协调方(或见证方)。划出账户要检查转出资金是否正确、划入银行检查转入资金是否正确、而交易协调方保障资金转账不会出现双花现象(双重支付),在这个场景中,交易协调方就是清算机构。

见下图:

图1 中心化协作模型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心化协作机制,我们常见的电商、支付系统也都类似。这种中心化的协调机制,是以流程、事务控制为中心的,协调流程必须在一个可信的第三方中心化的协调系统中才能安全有效的运转。

而在分布式协作机制中,同样也需要协调工作,只是协调工作被分布式共识协议给代替了,例如:同样某银行APP中实现一笔跨行转账交易,从业务实体来说只需要直接参与交易的两方即可。分别是:资金划出银行、资金划入银行。而交易协调工作是由分布式共识协议完成的。见下图:


图2 分布式协作模型

在分布式协作机制中,共识协议已经被分布式地部署在协作方内(故上图用虚线表示),虽然依然存在协调工作,但已经没有中心化的协调系统了。点对点的资金交易,需要用分布式共识协议保障转账的协调工作,还要密码学控制多方状态,分布式的协作更关注状态一致性,而非流程和事务一致性。

协作具备如下典型特征[1]:

  1. 协作的目的是明确的而且单一性的。
  2. 协作的过程是一个“交换”过程。
  3. 协作使人失去个体性而成为形式化的符号。
  4. 协作是服务于自私的需要。
  5. 协作关系从属于法律的规定, 接受法律的调控而不受道德的制约。
  6. 协作无论在表现形式上会拥有多大的自由和自主性 , 其实 , 在根本性质上是被动的和 “他治的”。

我们再来看看,区块链世界的协作表现:交易(Tx)是协作目的载体;“付款到公钥哈希(P2PKH)”则是实现协作价值交换的密码学保障;“公钥即身份”用密码符号代替了协作的个体身份;区块链世界的交易驱动,来自于对自身利益的追逐,从而达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博弈均衡;区块链依托交易脚本或智能合约实现,合约执行不受个人道德、情感影响;区块链共识算法保障了协作参与方是在一个协作网络共识治理下开展的,而非绝对自由。

可以说以比特币、以太坊等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两人或多人之间的点对点数字货币交易,从本质上,是社会“原子主义”(即:个人主义)的一种协作场景而已。

基于区块链的协作到底协作的是什么呢?

我想,区块链的协作肯定不是交易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而是基于各方实体的,对某种商业场景的交易真实性证明协作。区块链的协作从本质上只关心协作的真实性,而非协作数据的内容。

——这也是为什么“Zcash”使用ZK-SNARK的零知识证明,是在交易密文情况下也能实现点对点的交易协作目的。

综上,区块链价值所在,不是区块数据存储的结果,而是多方共识和交易协作的过程。区块链的协作本质不是商业交易数据本身,而是证明这些交易数据真实性的证明,不过这样的区块链其实叫“分布式证明”更确切。

四、区块链行业应用的商业价值

1. 可实现商业协作在时间、空间的动态一致性和继承性证明

这里的时间和空间,主要指区块链交易协作的过程数据(一般是:交易Tx),具有在大范围的历史尺度和分布式计算、存储在某个时刻上,始终保持状态的一致性。而继承性,则是指交易或状态版本具有形态、所有者变化的的承前启后的可继承能力。

协作在时间、空间的一致性和继承性证明的价值在于:可以在分散的商业资源(资产)、产品、服务、营销活动中构建以价值为中心,基于价值全生命周期的商业行为的真实性运营环境,是整合供应链、生产制造(种植)、销售、物流、消费、售后、回收(销毁)等环节数据流动的基础和前提。

这是因为,商业活动从资源到产品和服务,再到消费和售后,呈现长周期、责权分散和价值多形态的特征,单一技术手段,不具备真实串接价值链的条件。

思考场景:在目前便捷、活跃的电商消费和移动支付过程中,当你看到一个月上百笔的消费记录时,你有曾想过,怎么证明你的电商订单、第三方支付单、银行账单的数据是准确和一致的?

2. 可实现灵活的商业规则和交叉销售协作能力

交叉销售是目前最为常见的市场营销手段[2],电商平台通过构建产品或服务生态圈、Shopping mail通过营销活动,建立自有产品或服务的交叉营销体系。但存在问题也比较突出:平台推荐费用高、管理成本高、营销费率固定不灵活、产品和服务组合范围受制于平台或商家的商品范围、交叉营销形态主要是产品或服务,很难下沉到资源层等问题,这也是后电商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技术,带来一种低成本、规则自定义、点对点的分散营销的全新方案。分散营销可以将交叉营销组合数从n提高到n!级别(n是参与商家数),由于营销规则是自定义,所以有营销组合灵活、平台管理成本低、费率浮动、产品和服务组合范围可跨平台生态等优势。

思考场景:在积分兑换平台中,由于每种兑换商品的采购成本和积分自身成本的比例是千差万别和动态变化的,所以目前的常见积分兑换是固定成本费率(一般是选择平台成本风险最低的固定比例),如何在积分平台中实现跨商户产品、灵活和低成本的积分兑换,最大限度提高积分利用率?

3. 可在控制权分散的实体间建立基于“原子主义”的可信交易环境

“原子主义”,是个人主义的学理化表述[1],常用来表示西方近现代社会结构。是指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这个社会结构中,人们只关心自己的或直系亲属的利益,这种社会往往是比较自由民主的社会[3]。典型特征是:自我意识占统治地位;强调个人能力、寻求自主权利、尊重独立发展等[4]。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实际上在商业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原子主义”而非“集体主义”,每个企业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原子主义或个人主义的世界中,人们必须依据契约来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正是这种契约关系决定了他们只能开展协作[1]。

但在传统“原子主义”中,企业追求对市场的绝对控制权,而每个行业在市场集约化过程中,最终形成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非对等协作关系,而那些不值得或者无法集约化、控制权分散的领域,协作则变得异常困难。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易协作网络,是连接多个市场集约化中心或者整合利基市场,形成便捷、可信、安全的分布式有限交易环境的最佳方式。

这里的有限交易是相对于集约化复杂交易环境而言的,因为区块链并不是一个高效的协作机制,所以有限交易协作主要是将协作的重点放在协作证明上,而非传统CRM、ERP、SCM、电商等这类复杂业务处理上。因为在“原子主义”环境下建立对等协作的前提,不是数据如何处理,而是,是否信任该数据。

思考场景:如何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围绕奥运会主题,建立场景化的跨行业、跨地域、跨企业、跨产业中心的,能准入退出灵活、商业规则自定义、管理成本低的营销活动?

4. 可提高商业协作创新的整体网络效能

在第二部分,已经介绍了区块链绝对不是一个信息传递高效的框架,这是共识机制和分布式网络决定的。在传统集约化和中心化信息架构中(如:树形架构、星型架构),为了提高复杂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效率,通常采用模板化、标准化、规则预置的流程、数据结构和交互协议,而牺牲了信息的多样性和决策的灵活性。

效能是指使用行为目的和手段方面的正确性与效果方面的有利性。效能主要关注行动的最终效果,在很多场景中跑得快,不见得效果就好。基于区块链共识网络的协作,是一种功能单一、信息多元、轻量级的协作模型(如:UTXO、余额、产品标识、产品库存等),基于区块链的协作把标准化限定在有限范围,而不是为了数据处理和传递效率,而扩大标准化。

如果我们把信息多元和决策灵活纳入集体创新效能评估模型,你会发现参与实体间,会产生点对点的协作信息结构和灵活决策行动,在需要新业态、新产品(服务)、新模式的创新商业环境下,基于区块链的协作模型带来的优势是明显的。

思考场景: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采用单一的“传染病报告卡”作为数据处理和传递的标准格式,传染病从医院HIS系统到国家级预警数据中心,一般信息传递时间在分钟级,但为什么对新型传染病的预警无效呢?

5. 在原子主义的协作环境下,更有利于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在当前信息化和数字化高度发展的商业环境中,商业协作带来价值交换,而价值交换又是通过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对于企业来讲是资产,对于消费者而言是隐私,在“原子主义”的协作环境下,每个企业都希望从对方获得更多的数据,而自己则希望少提供数据。由于企业保持现状比协作带来的数据风险更小,最终,协作各方的博弈均衡是:都不提供数据。

相关推荐